互联易国际快递-谷歌全面推广美国当日送达快递服务
DHL快递多种因素导致退出国内市场
其实不是DHL第一次退出某一国家的国内市场,2009年,DHL就曾从美国国内市场抽身。尽管如此,在国内快递业正因网购狂潮而蓬勃发展的时候退出中国国内快递市场,DHL的决定仍令人不解。据统计,2010年我国快递业务收入达574.6亿元,其中,国内快递业务收入356亿元,占比为62%。而淘宝网的公开数据显示,2008年,淘宝网每天实际物流配送量约200万单,到2009年6月,物流实际业务需求量已上升到300万单/日。网购配送成为快递业的最大蛋糕。
关于DHL退出国内快递市场的原因,业界有多种说法。
说法一:亏损面前割肉止损。
中外运6月29日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2010年末,中外运敦豪旗下经营国内快递业务的三家公司累计亏损约9923万元。截至2011年3月末,三家公司资产总额约2.17亿元,合计负债总额约3.47亿元,累计亏损约3300万元。
时间倒回2009年,当时踌躇满志的中外运敦豪收购了全一快递等3家公司的100%股权,整合后开展国内快递业务。2010年6月,中外运敦豪启动了“中外运全一”品牌标识,计划在两年内新建13个转运中心,将服务范围从国内的662个城市扩大到800个城市。但正式接手不足两年,DHL就意识到中国国内快递市场是一个玩不转的高难度游戏,唯有及时止损一途。与当初的收购价格相比,这次股权转让尽管是一次亏本的买卖,但面对今年预计将达1亿元的亏损局面,DHL仍决定快刀斩乱麻。
说法二:进军国内快递步伐太快、优势不明显。
上世纪80年代,四大国际快递巨头便已陆续进入中国,但到目前为止,四大巨头的国内快递业务一直未有实质性突破。相比数量庞大、资费极具竞争力的民营快递公司,以规模、技术、人才和管理见长的外资快递巨头在抢夺低端市场中并不占多大优势,但DHL却偏偏将其中国战略选在了外资企业的短板上。
同为四大巨头之一的UPS与DHL走的路截然不同。2009年,DHL试图通过收购3家民营快递公司抢占国内快递市场时,UPS并没有跟进,仍把业务重点放在其优势所在的国际业务方面。为了满足客户需要,UPS也会为客户提供国内包裹递送,但基本不成规模。UPS之所以走得这么“缓慢”,正是出于对国内快递市场运营环境等因素不确定性的考虑。
说法三:高资费阻碍市场发展。
据统计,目前中国快递市场规模达640亿元,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仍然增长20%以上,是全球快递业增长最快的市场。相比邮政速递物流和外资快递巨头,民营快递公司在价格上占据着明显优势,而国内消费者在使用快递服务时,又普遍习惯这种低资费。这样一来,相比其他快递公司高出几倍的资费,便成了DHL的一个致命伤。
“中国的电子商务增长很快,这个增长是由网购引起的。虽然网购领域这块饼看起来很大,但大家的运作标准和成本结构完全不同。我们无法跟国内民营的快递企业打价格战。”中外运敦豪企业传播部经理李颖表示。
说法四:高管薪酬安排成导火索,管理欠火候,“飞单”不断。
在整合3家快递公司的过程中,DHL在管理上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导致全一快递成本甚至高过收购前的水平,而收入节节下滑。有业界人士表示,由DHL推荐安排的3名香港籍高管合计年薪高达千万元,其中300万元由整合后的公司负责。这导致原来公司的管理层和老员工不满,出现连人带业务集体出走、另立门户的情况,甚至有的网点连锅端,管理层对此束手无策。
此外,DHL在收购后存在的管理漏洞,导致内部业务人员私自接单的现象屡禁不止。长期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形成了“飞单”交易链,企业运营成本不断攀升,但企业却未能在爆炸式增长的国内电子商务配送领域获得相符的收入增长。
说法五:离开国内市场改玩
IPO。
DHL虽然退出了中国国内快递市场,但没有退出中国,其在国际快递市场中的份额和业绩并没有缩水。同时,有消息称DHL正在谋求转向香港投资。这也意味着DHL此次退出也许是受到了上市前对业绩考核的影响,离开中国国内快递市场只是为了让账面变得更好看。
据香港《信报》报道,继消费品牌新秀丽(1910)及PRADA(1913)早前成功进驻港交所(388)后,国际性品牌来港上市消息络绎不绝,DHL亦有意来港作首次公开发售(IPO),但还未决定分拆旗下部分业务,抑或是与母公司德国邮政DHL整体来港上市。
各方反应不一
DHL的退出,在快递业界迅速引起了连锁反应。国际竞争对手加大投入力度,国内竞争对手投入巨资接盘,力图瓜分DHL退出后形成的市场真空。各家媒体追踪报道,各方人士对DHL的举动褒贬不一,纷纷关注这一快递巨头的退出。
UPS首先做出了回应。UPS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斯科特·戴维斯声明:目前,国际快递正处于上升阶段,究其原因,在于电子商务在中国市场的普及,所以中国国内快递是一个很大的市场,UPS要抓住这个良机。据悉,目前UPS已递交了经营国内快递业务的申请。同时,UPS正在多个地区招聘从事国内快递的业务人员,招聘的区域涉及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大连、合肥、成都、杭州等多个一、二线城市。
民营快递公司对于DHL退出后留下的市场空间也跃跃欲试。深圳市友和道通实业有限公司出资1亿元从DHL处接盘。目前,友和道通旗下拥有3架波音747货机。该公司还在武汉发展物流园项目,在烟台已投资近亿元建成4万平方米的仓库。
对于DHL的退出,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运分会副秘书长刘建新表示,退出国内快递业务,只是DHL针对目前政策环境的业务调整。“明明有更赚钱的发展空间,为什么非得跟民营企业去拼价格、拼成本呢?”
也有业界人士对此并不看好。众所周知,现在中国国内快递市场还没有完成整合,发展空间仍被广泛看好,一旦市场成熟、格局确立后,后来者面临的竞争压力将非常大,此时的退出意味着DHL以后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重新进入中国市场。但也有业界人士认为,与其在手里面拿着一个比较差的网络,还不如等市场整合差不多了直接买下一个成熟的网络,反正DHL不缺钱。
无论如何,国内快递市场的鏖战还将继续。据《2010~2015中国物流运输业报告》披露,未来受中国经济增长、电子商务发展及政策支持等拉动,中国国内和国际快递市场规模将保持23%和33%的增长。寻找各自的优势和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也许将成为快递企业取胜的关键。
互联易国际快递-相关物流信息(1)
全球区域与国家间货流形成的内在基础:投入一产出基础的贸易货流商品贸易关系是技术经济联系的派生物。海运企业在规划经营世界不同区域的航线及投资不同区域的港口时,需要以此作出分析,这种分析对于运量与流向的稳定性都是可靠的。快递航企分析全球不同区域产业分工下的技术经济联系可以获得不同区域之间的货物流量与流向的内在关系。
第一,以区域产业分工与关联为基础的贸易货流:三类国家产业关系及货流特征。这种市场供求关系即为贸易市场,海运市场是贸易市场的派生物。生产技术作为产业间联系的重要依托,而且还会影响相关区域或国家产业的投入产出联系的变换,从而使国际贸易货流规模与流向发生变化。比如,美国在实施快递产业空心化战略后,30年后的今天,其工业产业决定的贸易依存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它从一个产业多元化关联的国家演变为一个消费型国家。而大量承接工业化产业的后发展历程国家,亚洲的日本快递跨入发达国家行列,而亚洲“四小龙”“四小虎”都进入了工业化不同阶段,所以亚洲经济成为世界高速增长地区,海运业向亚太地区转移。特别是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与南非工业化获得了巨大发展,对世界国际快递作出巨大贡献。
这种分布在拉美、非洲、大洋洲及欧盟等地的次经济区域都展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也是我们在分析现实数据时发现,很多航企在危机后开辟次经济区域航线的内在原因。第二,技术进步影响产业间内在的依赖关系发生变化:替代商品影响贸易货流这种情况是很多的,以前家具与包装外壳都使用木材,但是,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使用聚乙烯、聚丙烯等塑料材料的行业几乎对多数使用木材材料以及传统行业作出原料替代。甚至在有些家用电器、建筑:军工等传统使用金属材料做外壳的行业都已经普及使用各类塑化材料。
转载请标明出处:www.yamaxunfba.com
互联易国际快递-相关物流信息(2)
谷歌近日宣布,将把当日送达快递服务谷歌购物快递的服务范围扩至旧金山和加州湾区的所有初步目标市场。美国的当日送达快递服务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参与者包括亚马逊Prime、eBay Now、Postmates和Instacart等。eBay Now近期宣布,将开拓欧洲市场,而Instacart则将服务从旧金山拓展至芝加哥。
谷歌购物快递帮助用户从多家美国全国性、地区性和本地商店中购买日常用品,并于当天就送至用户家中。谷歌周三宣布,新加入的商户将包括DODOcase、Guitar Center、欧舒丹、REI和全食超市。
用户目前还可通过新推出的谷歌购物快递Android和iOS应用购买商品,应用中的商品价格与网上商店一致。用户可在该服务中选择快递时间段,包括上午到晚上9点。快递司机随后将根据客户订单设计好路线,并驾驶标记有“谷歌购物快递”的汽车送货。
应用还支持商户积分项目。谷歌可能会在商品价格的基础上对非会员收取快递费,而该服务还提供了基于订购付费的会员项目。不过,谷歌周三并未公布加入该服务会员的价格,仅表示目前用户可以注册6个月的免费试用。
该服务的最终价格可能尚未确定,而谷歌购物快递的服务条款也没有公布价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